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减少参加应酬活动”,让青年科研人员轻装上

来源:纺织科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青年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工作。资料图。图/新华社 其中,“不得要求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应酬性活动”等内容受到广泛关注。现实中,从一些科研社交平台的反馈看,地方院校的“青椒”

青年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工作。资料图。图/新华社

其中,“不得要求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应酬性活动”等内容受到广泛关注。现实中,从一些科研社交平台的反馈看,地方院校的“青椒”群体在入职后普遍面临“行政琐事与人际应酬缠身、大量占用教学科研时间”的困境,这些不体现在聘任合同和考评标准中、不计入工作量,却又无法推却的额外事务,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学术生产。

以更具针对性的举措,进一步破除困扰青年科研人员的相关樊笼。

就像此次引发舆论热议的“不得要求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应酬性活动”,就极具针对性和贴近性。现实中,青年科研人员常常会被困在表格和文山会海之中,虽然内心对这些活动不愿参加,但迫于晋升压力、与同事、上级人际关系处理等考量,却不得不参加一些迎来送往、应酬性的活动。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青年科研人员专心科研的热情和冲劲。

青年科研人员担负着科学事业的未来,解决这一群体的职业焦虑和生存难题,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减负行动3.0”是一个好的开始,其成效如何,还有待各高校与科研机构制定与其自身相匹配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方案。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减轻青年科研人员的负担,让其轻装上阵,产出成果。

校对 / 刘越

可以说,正是因为此前的“1.0版”和“2.0版”所取得的成效,所以有关部门才在“3.0版”中进一步细化了相关规定,试图以更具针对性的举措,进一步破除困扰青年科研人员的相关樊笼,尽最大努力保障青年科研人员的权益。

撰稿 / 公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者)

编辑 / 马小龙

青年科研人员正在展示培育的玉米种子。资料图。图/新华社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前所说,这些行政琐事与人际应酬不体现在聘任合同和考评标准中、不计入工作量,因此,在考评机制的搭建过程中便难以量化。就此去看,要想进一步解决这类问题,科研机构显然需要在落实的过程中搭建更为科学完善的意见反馈机制,采取更透明的监督模式,保障青年科研人员的权益。

现在,这样的现实和困扰无疑得到了相关方面的正视,此次《通知》将这些内容列入减负清单,已经表明了决策层解决这些困扰青年科研人员现实问题的决心。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严格的落实。接下来,各科研机构需要认真领会《通知》所传达的精神,加快落实相关举措,尤其是那些针对性的部署,要用制度性的、科学的评价机制,让青年科研人员放心、安心搞科研。

据报道,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针对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提出不少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这并非有关部门第一次部署关于“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的举措。2018年和2020年,有关部门就曾两度发布“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的专项通知,一些具体措施在推进解决青年科研人员表格多、报销繁、检查多等明面的、共性的问题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此次“减负专项行动”明确提出“确保青年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少于4/5”“不得要求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列席接待性会议”等措施,无疑体现了管理部门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而这些内容也在某种程度上对科研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作出了明确界定,有望让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回归纯粹,减少杂事之扰。

青年科研人员是最具活力和冲劲的人群之一,要是能在最具冲劲的时候,将精力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之中,不仅仅能够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有时候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如若在最具精力的时刻被行政琐事与人际应酬所缠身,无疑不利于其进行日常的科研工作。

文 | 公羽

这两天,一份为青年科研人员减负的文件备受关注。

文章来源:《纺织科学研究》 网址: http://www.fzkxyjzz.cn/zonghexinwen/2022/0810/355.html



上一篇:雅各臣科研制药(02633)将于10月18日派末期股息每股
下一篇:《青年说》第二十九期 再现历史华彩,他重建“

纺织科学研究投稿 | 纺织科学研究编辑部| 纺织科学研究版面费 | 纺织科学研究论文发表 | 纺织科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纺织科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